一、防塵防毒設計 (1)表土剝離作業采用濕式作業,作業前對表土進行濕潤,減少作業時的揚塵。 (2)裝載機、挖掘機、運輸車等車輛設置單獨的駕駛室,并設置車載空調,作業時保持門窗處于緊閉狀態,起到防塵隔塵效果; (3)潛孔鉆機配套設置袋式除塵器和捕塵罩,對鉆孔鑿巖產生的粉塵進行捕集,減少作業過程中粉塵四處飄散。根據《局部排風設施控制風速檢測與評估技術規范》(WS/T 757-2016)的要求,該罩口控制風速不應小于1.2m/s,設計風速2.0m/s。根據《袋式除塵器技術要求》(GB/T 6719-2009),采用袋式除塵器,除塵效率選用99%; (4)露天開采區配備多臺移動式除塵霧炮機,在鉆孔鑿巖、爆破過程中及爆破后及時對爆破、裝卸產塵點進行噴霧抑塵。霧炮機通過噴送霧化顆粒,與空氣中的粉塵顆粒進行結合,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沉降,霧炮機靜風射程30m,風機功率2.2kw,水泵功率2.2kw,俯仰角度-5-35°,產生的霧量滿足除塵要求; (5)爆破作業后工作面需進行充分自然通風,待揚塵沉降,爆破人員在檢查、確認爆破警戒范圍安全,解除警戒信號后方可進入工作面,降低勞動者接觸的粉塵、有毒有害氣體濃度。此外爆破前向爆破現場灑水,保持地面潮濕,抑制粉塵飛揚。爆破工作準備完畢后,爆破人員遠離放炮點,且站在放炮點上風向; (6)礦區配備一臺灑水車,每1~2小時對整個礦區進行一次灑水降塵,整個灑水過程持續0.5~1小時。礦區道路旁設置灑水裝置,定時對礦區道路進行灑水,減少揚塵; (7)破碎機投料口、輸送帶頭部和尾部、圓錐破碎機入料口、篩分、整形等均采用噴淋灑水除塵。出水管口徑DN20,在破碎機、整形機、篩分機入料口設置2-3個噴淋頭,輸送帶頭部和尾部各設置一個噴淋頭,作業時持續噴淋,噴淋量滿足除塵要求,保持物料濕度,降低粉塵的產生; (8)破碎、篩分等工序之間的物料采用輸送帶輸送,輸送帶在安裝時盡可能降低傾斜度,并控制輸送速度保持勻速,減少輸送的高度差,輸送帶外設置材質為彩鋼板的防塵、防雨罩進行密閉,減少揚塵; (9)在礦石加工線設置操作室,操作室遠離塵源,設置觀察窗和監控攝像頭,密閉隔塵; (10)焊接選用低塵、低錳、低毒的焊條,合理設置焊接電流、電壓等參數,降低塵、毒危害。作業時在作業點設置軸流風機,加強區域通風。軸流風機參數:風量2880m3/h,轉速1450r/min,根據《局部排風設施控制風速檢測與評估技術規范》(WS/T 757-2016)的要求,該罩口控制風速不應小于1.2m/s,設計風速2.0m/s; (11)壓濾工根據生產情況進行加藥,減少接觸時間,投料時料斗伸進容器口內,減少揚塵; (12)及時清理地面、設備表面的積塵,防止二次揚塵; (13)運輸車輛出場前進行灑水,并加蓋篷布,降低車輛在場內的行駛速度,減少揚塵; (14)現場管理員為巡檢作業,減少粉塵接觸時間; (15)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,工人作業時擬佩帶防塵口罩進行個體防護。防塵口罩的阻塵率應達到Ⅰ級標準要求(即對粒徑不大于5μm的粉塵,阻塵率大于99%)。 (16)配電房設置邊墻軸流風機,軸流風機參數:風量2880m3/h,轉速1450r/min,根據《局部排風設施控制風速檢測與評估技術規范》(WS/T 757-2016)的要求,該罩口控制風速不應小于1.2m/s,設計風速2.0m/s; (17)設備維護、檢修過程中,應保持現場良好的通風狀態,同時注意個人防護,正確穿戴個人防護用品。 二、防噪、防振動設計 (1)裝載機、挖掘機、運輸車作業時保持門窗關閉,隔聲降噪; (2)鑿巖時作業人員通過鑿巖機操作臺控制鑿巖機,設置好操作參數后可遠距離觀察作業情況; (3)在鑿巖機上設置減振器,裝載機、挖掘機、運輸車、灑水車等駕駛室密閉作業。駕駛室抗震防噪,設有避震器和減震座椅等,作業時車輛關閉,可對噪聲、震動進行有效防護; (4)爆破時作業人員位于爆破警戒線外,消除爆破噪聲對作業人員產生的職業危害。 (5)及時清除路肩、邊溝、水槽中浮石、積穢,及時維修凹凸路面,降低車輛的顛簸和振動; (6)選用低噪聲、低振動或具備降噪減振的機械設備,選用動平衡性能好、振動小、噪聲低的設備。產生高噪聲的設備如鄂式破碎機、圓錐破碎機等,采用機械化、自動化的遠距離控制操作,設置操作室,操作室采用隔聲材料搭建,作業人員定時巡檢作業;在設備安裝時采取加填、緊固、減振、消音等措施,以達到防振減噪的目的; (7)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、保養、維護,對破碎機、振動篩等設備進行潤滑,減少摩擦,保持設備運行順暢,減少設備產生的機械噪聲。 (8)為保障作業人員的健康,噪聲作業時作業人員應佩戴合格 的防噪聲防護用品。 三、防暑降溫設施與措施 (1)裝載機、運輸車輛、挖掘機、灑水車的駕駛室配備車載空調。在辦公室、休息室、操作室內設有空調,飲水機; (2)夏季高溫季節合理安排作息時間,露天開采作業避開高溫時段進行;礦石加工線設置操作室,操作室設置機械風扇和空調,作業人員采用巡檢式作業方式,在夏季高溫季節,作業人員應避開正午時段巡檢,減少接觸高溫的時間。采用掛壁式1.5P-2P空調,夏季溫度、相對濕度維持在25~28℃、40~60%之間,冬季溫度、相對濕度維持在20~25℃、30~50%之間,滿足GBZ 1-2010 《工業企業衛生設計標準》中空氣調節室的要求。 (3)在礦石加工線和工業場地設置遮陽棚; (4)夏季高溫季節為作業人員提供含鹽清涼飲料(含鹽量為0.1-0.2%),飲料水溫不宜高于15℃。同時配備防暑降溫藥品,如風油精、霍香正氣水等,供應冷飲、防暑降溫湯等; (5)當作業地點氣溫≥35℃時采取局部降溫與綜合性防暑措施,并普及中暑防護和急救知識; (6)建設單位應合理安排工人高溫作業時間,在入職前,應做好高溫職業健康檢查,在入暑前應針對高溫進行職業健康檢查,以排除高溫職業禁忌證者。在炎熱的夏季,應采取綜合性防暑降溫措施,適當縮短高溫作業時間。合理安排勞動者工作時間,夏季炎熱時為員工準備消暑品等。 四、防振動措施 建設項目振動主要來源于裝載機、挖掘機、運輸車等,各車輛安裝避振器、減振座椅等,減少振動及振源的輸出。 預期效果 |